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正文
【青春“三下乡”】地旅学院赴宣城市宣州区开展退捕渔民生计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操晶晶 编辑:操晶晶  预审:付勇  终审:贾冠忠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5日 浏览次数:

为响应“让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号召,更深入了解长江十年禁捕政策下退捕渔民生计转型状况,2023年7月7日,安徽师范大学地旅学院赴长江安徽段11县区退捕渔民生计调研社会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前往宣城市宣州区开展走访调研工作。此次活动包括座谈会议、渔民一对一访谈和实地参观。

本次选取的调研地养贤乡作为专业渔民村,是典型的无山林、无水面、无土地的“三无”空壳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天然捕捞和水产养殖。退捕后,为解决渔民生计问题,养贤乡“借鸡下蛋”,成立了合作社、申报生态青虾养殖基地扶贫项目等。曾经名为“山河村”的养贤乡,如今有了更新更美的山河。

发挥干部带头作用,依托养殖致富渔民

宣州区养贤乡新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五顺,充分发挥干部带头作用,利用渔民“近水会水”“靠水吃水”的长处,带领多位退捕渔民培育青虾,研发出“太湖2号”青虾,其生长速度比普通青虾快,且个头大,每斤均价可达70元以上,保障了渔民的收入,让渔民养虾安心,卖虾放心。

壮大渔民集体经济,助力渔民脱困增收

在访谈中,多个退捕渔民提及合作社会有分红,对该项政策较满意。随后团队进一步了解到,新河社区与9个兄弟村联合成立养贤乡集体经济股份有限公司,新建1.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对外出租,抱团发展。乡村振兴标准化厂房项目建成运营,探索组建物业、劳务、市政公司“三大平台”。其中,56岁的孙秀华表示,宣城市养贤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其提供了岗位,工资和年底分红保障了家庭收入,渔民之间的互帮互助使他看到了未来生活的更多可能。

建设青虾养殖基地,拎包入驻开展养殖

目前养贤乡已建起第四个青虾养殖基地项目,吸纳了本地大龄渔民在基地内工作。带领新河社区从“三无”贫困村华丽转身为分红村,新河社区党组织先后荣获市、区“先进基层组织”称号,新河社区扶贫基地被评为安徽省产业扶贫十大园区、宣城市脱贫攻坚产业优秀基地、宣州区扶贫开发先进单位。

提供养殖学习机会,促进渔民技能提升

在与渔民一对一访谈中,团队了解到,当地政府人社局针对有意向的“捕转养”渔民,为其提供精准的水产养殖技能培训。村“两委”及帮扶干部专门邀请乡水产站技术人员到村到组到户进行现场指导,促进了退捕渔民养殖技术的提升。团队采访了水产站的方站长,“有很多渔民不清楚怎么搞养殖,一方面我们会对渔民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请一些中科院专家来现场指导水草养护、水质排污。同时,站里也会不定期来走访,看看渔民有什么其他需求。”此外,社区也组织渔民们外出学习相关养殖技术。

成立渔民“互助组织”真情服务传递温暖

保障困难渔民的基本生活,政府拨出部分资金社区捐款成立了渔民互助组织。由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上门走访困难渔民户,为其送去一些基本生活用品,致以温暖慰问。严格落实社会救助工作,关注生活困难渔民的生计问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经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对退捕渔民生计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地走访和交流,团队成员将收集到的数据和渔民需求整理归纳,将为退捕渔民生计转型提供参考依据,持续关注和参与退捕渔民的生计状况和转产就业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