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7月7日,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正气庐州路 青春信仰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文创组聚焦“包公故里”文化资源,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实地调研活动。组内成员深入包公故里文化园及周边区域,探访历史遗迹,对话当地文旅工作者,设计出富有文化内涵与创意的文创产品,旨在深入挖掘包公文化内涵,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为地方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考察探访篇——寻迹清官足迹,解码文化基因
近日,文创组成员系统考察了文化园大门、花园井、包宅大门等标志性建筑,并与文化园管理处负责人深入交流。负责人介绍,目前文化园以展示包公历史事迹和精神内涵为主,游客多为研学团队,大众吸引力有待提升。
“包公‘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精神,需要更生动的载体让大众感知。”组内成员提出,可通过创意文创、互动体验等方式,将抽象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具象的文化产品。
同时,文创组成员在走访中也发现,园区内现有文创产品种类较少,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这为后续创意策划提供了明确方向。
思辨创意篇——活化文化元素,创新产品形态
在调研过程中,组内成员通过走访当地文创店和一些线上平台发现,现有产品多以简单的包公形象印制品为主,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创意表达。
结合考察成果,团队构思了系列文创产品方案:“青莲生”系列以碗莲种植套装为载体,让游客在种植中感受参与乐趣;“青天正气”系列用“青莲”“云朵”“直竹”等意象,通过“器物隐喻精神”,设计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冰箱贴和金属徽章等;“映日笺”系列将文化园标志性建筑与包公诗词相结合,开发具有纪念意义的打卡明信片和拍照工具;“钥见清廉”系列采用古籍残页的设计外观,以竹、莲、穗象征直、廉、仁三种精神,制作出赋有古诗词的钥匙扣;推出“包公形象”主题互动盲盒,融入历史典故,增强趣味性和教育性。




“文创产品不仅是纪念品,更是文化传播的使者。”团队成员张慧琪表示,日后会持续努力,将弘扬包公文化精神要义与促进专业实践发展相结合。
此次文创组调研设计活动虽已落幕,但这些文创产品设计为暑期社会实践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团队对包公故里文旅发展的探索仍在继续。接下来,实践团队将整理调研数据,撰写详细报告,从线路规划、产品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力求让包公文化焕发新的时代活力,为地方文旅融合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