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信箱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生工作 正文
【青春“三下乡”】“声”入人心——宣讲组用青春之声点亮廉洁之光
 作者:韦银艳 编辑:韦银艳  预审:付勇  终审:张顺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6日 浏览次数: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包公故里文化园。包公文化源远流长,包公以其清正廉洁、刚真不阿的形象深受世人敬仰。7月3日上午,包公故里文化园内传来阵阵激昂且沉稳的宣讲声,来自安徽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宣讲组志愿者殷可新正在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包公的故事,一段段尘封的历史在宣讲声中缓缓浮现。

宣讲组由3名指导老师和19名学生组成。他们秉持着传承包公文化的信念,来到包公文化园开展志愿宣讲活动。

为了讲好包公故事,宣讲组的志愿者们做了充分准备。他们查阅了大量关于包公的史籍资料,深入研究包公的生平事迹、廉政思想和家风文化。白天,他们在园内各个展厅反复练习宣讲,熟悉展厅内的各个展品,模仿专业讲解员的语气、神态和走位;晚上,还在房间里挑灯背诵宣讲词,力求将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到位。短短2天,他们就熟背了数千字的宣讲内容,对园内的各个展陈点位也了如指掌。志愿者们不光学会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讲解员,更是深刻了解了包公的廉洁精神。

听着志愿者们绘声绘色的讲解,游客们对包公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听到包公“不持一砚归”的典故时,许多游客感慨不已,深刻感受到了包公的廉洁自律。在宣讲过程中,游客们时而驻足聆听,时而低头沉思,对包公的崇敬之情愈发浓烈,也对廉政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包公文化园对宣讲组成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园方安排了资深讲解员为志愿者们进行指导,从宣讲技巧到仪态仪表,都给予了详细的培训。看到志愿者们能够熟练、流畅地进行宣讲,园方工作人员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作为连续两年参与宣讲的成员,魏怡灵表示,每次宣讲都有新的感悟。“此次我担任宣讲组组长,在包公文化园宣讲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这里不仅是包公文化的展示地,更是廉政精神的传承地。每一次讲述,我都仿佛能与包公跨越时空对话,他的精神如同一座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看到观众们专注的神情,我深感责任重大,一定要将包公的故事讲好,让更多人领略到包公文化的魅力。”魏怡灵说道。

团队指导教师、全国样板支部旅游本科生党支部书记陈祥云表示:“此次宣讲活动将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与廉政教育相结合,将廉洁精神与中央八项规定相联系,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它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们的廉洁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包公的‘孝、廉、智、正、忠’精神,做廉洁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发扬者。”

线下宣讲的同时,宣讲组的同学们还利用业余时间录制宣讲视频,通过线上平台发布,积极传播包公文化,弘扬廉政精神。截至目前,相关视频在网络上的累计播放量已达四万余次。此外,宣讲组还前往包公祠堂、包公镇政府等周边景点,开展参观调研和微党课活动,进一步深入了解包公文化,丰富宣讲素材。